格咱乡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编制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2、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
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乡、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和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二、基 本 情 况
(一)自然情况
格咱乡位于香格里拉市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53′~28°37′,东经99°29′~100°11′之间。格咱乡属高寒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峰峦连绵,峡谷纵横,最高5090米,最低2520米,农田村舍多分布于峡谷两岸之冲积台地。四周分别与建塘镇、尼西乡、洛吉乡、东旺乡以及四川省的乡城市和稻城市相接壤。面积2867.67平方千米,是云南省乡域面积最大的乡镇。
全乡有耕地10935亩,其中基本属于水浇地,有林地3538486亩,森林覆盖率86.7%,粮食种植面积10935亩,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
(三)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1、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地质地貌。易形成山洪的地区多数为低山、丘陵漫岗区,这些山体表面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地面坡度较陡,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2)气象水文。由于汛期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雨,降雨具有流量小、流速快、历时短等特点,雨水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和山体滑坡。
(3)人类活动。近年来,由于人们陡坡开荒、乱砍滥伐森林,及矿山企业建设,植被破坏严重,失去涵养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加之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致使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
由于山洪、泥石流具有来势迅猛、摧毁力强和突发性特点,往往造成局部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它不仅毁坏农田、公路、水利工程措施、堵塞河道,而且威胁城镇和村屯的安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预防山洪和泥石流是我乡汛期安全度汛的重要工作之一。
2、存在问题
(1)山洪灾害防范意识淡薄。山区群众对山洪灾害的高危险性、毁灭性认识不足,防御意识不强,盲目建房、毁林开荒、与河争地、矿区生产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加重了山洪灾害的损失。另外,山洪易发区工矿企业等大多数缺乏防御山洪的安全意识,没有开展必要的投保,灾后救助渠道单一。
(2)防御预案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做到家喻户晓,没有进行必要的实地演习,可操作性差,增加了防灾避灾的难度。
(3)防灾避灾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散,这些地区交通、通讯设施落后,加上现在许多群众生活、生产都在山脚或河边等山洪灾害危险区域,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状态下实施人员安全紧急转移,很难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防灾避灾工作十分困难。
(四)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加强了对《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的宣传力度,加强了防洪减灾等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落实了《山洪灾害抢险救灾预案》。存在问题:对防洪减灾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村的《预案》形同虚设,缺少演练,洪灾真正到来时很难应对。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现加大对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工作的力度,改变了以往未明确主管部门、未制定治理规划、资金不落实等现状。
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一)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二)“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乡镇 | 村委会 | 自然村 | 人口(人) | 房屋 | 所属小流域 |
格咱乡 | 翁上村 | 上村 | 223 | 42 | 翁上河 |
格咱乡 | 木鲁 | 次卡 | 202 | 40 | 岗曲河 |
格咱 | 木鲁 | 阿姆 | 169 | 40 | 岗曲河 |
格咱 | 浪都 | 阿嘎 | 205 | 45 | 浪都河 |
格咱 | 浪都 | 义瓦 | 191 | 32 | 浪都河 |
格咱 | 翁水 | 昌贡 | 268 | 39 | 翁水河 |
格咱 | 翁水 | 下村 | 263 | 45 | 翁水河 |
格咱 | 翁水 | 上村 | 223 | 42 | 翁水河 |
格咱 | 翁水 | 央仲 | 268 | 43 | 翁水河 |
格咱 | 翁水 | 财央 | 216 | 35 | 翁水河 |
格咱 | 格咱 | 宗都 | 204 | 40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格丁水 | 192 | 35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贝母古 | 137 | 28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格丛 | 206 | 37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古打 | 152 | 28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木叉 | 189 | 35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古瓦 | 119 | 21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南丛 | 120 | 22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阿更 | 210 | 37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拉嘎 | 401 | 69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宗巴 | 332 | 64 | 格咱河 |
格咱 | 格咱 | 初古 | 235 | 40 | 格咱河 |
(三)危险区
1、历史上发生过地质灾害区域:
格咱乡、格咱村片区、翁上村、浪都村、翁水村、木鲁村、翁水河、格咱河、浪都河属于危险区。
2、滑坡
格咱乡重点滑坡区主要分布翁上、木鲁、浪都三个村、翁上河、浪都河流域区域。
3、泥石流
格咱乡有泥石流灾害点23个,主要分布在格咱村、翁水村、翁上村、浪都村、木鲁村民委员会。
四、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
乡成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乡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市防汛办备查。
指 挥 长:吴红松(乡党委政府乡长) 13988743032
副指挥长:金晓强 (乡政府副乡长) 13988725645
张志国(乡武装部部长) 13988746232
冯建华(格咱乡派出所所长) 13988788775
成 员:陈丽明(格咱乡卫生院长) 13988759877
唐 林 (格咱乡林场(站)) 13988724845
李金全 (格咱乡供电所所长) 13988702132
李 贤 (格咱小学校长) 13988777489
和强 (格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988765053
马国英 (格咱乡社会保障服务中心)13988735046
徐晓波 (格咱乡财政所) 17708877779
齐 智 (格咱乡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3988754632
叶群(党政综合办) 13988751069
邱耀文 (格咱乡水利员) 13988702190
孙志涛 (格咱乡武装干事) 13378875775
谢瑞峰 (格咱乡国土员) 18708875688
鲁茸七林 (格咱村主任) 13988751437
司那扎巴(翁上村主任) 13988774612
杨建生 (翁水村主任) 18288823332
杨 伟 (木鲁村主任) 15608874777
吴正林 (浪都村主任) 13988754391
次 里 (那格拉村主任) 13988775776
乡防汛抗旱办公室 电话:08873071288
(二)职责和分工
1、乡山洪灾害防御机构在市级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2、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由党政办、自然资源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财政所、水利水电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人员组成,由分管水利领导和党政办主任分别任正、副组长。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河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由党政办、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人员组成,由分管水利领导和党政办主任分别任正、副组长。负责对市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由武装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派出所、各村民兵等单位人员组成,乡武装部部长任组长。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由武装部、派出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供电所及各村民兵等单位人员组成,由分管水利领导任组长,武装部部长任副组长。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由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人员组成,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3、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五、监 测 预 警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2、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二)实时监测
1、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2、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三)通信
1、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广播、电话、短信、锣鼓号等。
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
(四)预报预警
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
(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发布,市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见图1)。
(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市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和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见图2)。
图2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
5、预警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
六、转 移 安 置
(一)转移安置
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2、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4、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5、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制定当交通、通汛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二)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乡、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七、抢 险 救 灾
(一)抢险救灾准备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
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
(二)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八、保 障 措 施
(一)汛前检查
汛前,乡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二)宣传教育及演练
1、对本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
2、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
(三)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