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2019年农业经济稳中有升
农业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2019年以来,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始终把农村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美丽家园来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
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76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6 %。实现增加值 675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 5.6 %,其中,农业增加值24730万元,同比增长4.1 %;林业增加值8060万元,同比增长15 %;畜牧业增加值15574万元,同比增长2.2 %;渔业增加值858万元,同比增长33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839万元,同比增长6 %。
(一)种植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好的发展态势
2019年以来,香格里拉市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粮经作物种植面积得到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平稳增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765公顷,增加268公顷,同比增长1.3 %。
2.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92公顷,同比增长0.3 %,粮食作物产量62971吨,同比增长2.1 %。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2375公顷,同比增长1.0 %,谷物产量52560吨,同比增长1.6 %;豆类播种面积1158公顷,同比增长1.7 %,豆类产量3289吨,同比增长3.2 %;薯类播种面积2159公顷,同比下降4.4 %,薯类产量7122吨,同比增长5.9 %。
3.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蔬菜种植面积811公顷,同比增长37.5 %,蔬菜产量达34483吨,同比增长47.8 %;蔬菜生产已逐步成为香格里拉市农产品的主要优势产品。烤烟种植面积693公顷,同比增长1.0 %,烤烟产量1407吨,同比持平;药材种植面积1382公顷,同比下降13.8 %,药材产量4854吨,同比增长31.4 %;油料种植面积1399公顷,同比增长1.5 %,油料产量2662吨,同比增长3.1 %。
(二)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1.生猪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2019年香格里拉市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我市暂行更加严格的生猪调运管控政策,8月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养殖利润大幅提高,促使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呈增长态势。2019年年末生猪存栏134026头,同比增长6.7 %;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892头,同比增长19.5 %;生猪出栏12332 头,比上年同期减少45189头,同比下降26.8 %;猪肉产量9673吨 ,同比下降26.7 %。
2.牛羊生产稳中向好。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明显影响到了市民对猪肉的消费,选择牛羊肉、鸡、鱼等替代品,牛羊禽肉消费量增加,牛羊肉价格上涨,带动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对稳定全市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9年年末全市牛存栏94327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3头,同比增长15%;牛出栏15881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753头,同比增长21%;牛肉产量2383吨,同比增长21%。羊存栏56276只,比上年同期减少566只,同比下降1.0%;羊出栏30718只,比上年同期减少590只,同比下降1.9%,羊肉产量为551吨,同比增长3.8%;牛奶产量9576吨,同比下降8.9%。
3.家禽生产态势喜人。2019年家禽生产形势较好,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养殖户养殖意愿比较高。年末全市家禽存栏493507只,比上年同期增加33504只,同比增长7.2%,出栏432827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2655只,同比增长20.2%,肉产量为667吨,同比增长29.5%,禽蛋产量264吨,同比增长22.8%。
(三)绿色生态发展步伐加快,成效明显。
2019年全市人工造林面积9105亩,封山育林面积55005亩,零星植树548885株,实现林业产值81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6万元,增长10.6%。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产量继续增长空间有限。近年来粮食增长总体趋于平稳。由于耕地资源有限,粮食经济效益低,粮经争地问题突出,粮食播种面积难有大幅增长,而粮食单产的提高也是有限的,粮食产量将长期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稳定要素,但却已经无法承载推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要求。
(二)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仍然是我市农业发展的短板。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发展滞后,几乎还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在我市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农户都是以“小生产应对大市场”,再加上流通环节的层层转手,终端销售的行情很难及时反馈,易造成产销脱节,蔬菜、水果、坚果等产品产销脱节、没有后续加工、价格易波动的问题都很突出。
(三)养殖成本上升,制约生猪养殖的快速发展。非洲猪瘟疫情时常暴发,增加了我市非洲猪瘟防控的难度。另外,目前仍存在受疫情、退养及环保因素制约影响导致生猪产能下降,同时,仔猪成本和医疗防疫费用增加、“非洲猪瘟”检测费用过高、屠宰费用上升等成本上升制约产能提高。
(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壮大,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都是老弱妇幼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及时、准确,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持续加大投入和加强市场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是要紧紧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在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结合实际出台适合市情的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适当提高经营户补贴力度,使经营户能有更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二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市场专项整治,不留死角,对不法商贩囤积货物、哄抬物价、制售假农资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从源头上遏制农资价格增长蔓延势头,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二)全面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优势特色产业增产增效提供有利保障。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以抗灾减灾保粮增收为中心,以抗灾、防病、治虫为重点,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努力降低灾害损失。重点解决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技推广力度,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或种粮大户,培养职业种田人,确保“有地必种”,提高产业竞争力,保证粮食稳定生产。
(三)生产销售两手抓,确保农业提质增效。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的发展模式,延长农产品生产链,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了,卖得好。能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要看,农产品能否运得出,卖得掉,卖得好。
(四)抓好畜禽疫情防控预防,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为生猪生产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土地、养殖补助支撑政策体系。推动全市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提高主要畜产品的保障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减少中间环节,降本增效,让养殖户分享更多利润,增加农牧民养殖经济收入和效益。二是采取激励措施提高能繁母猪饲养量。促进母猪饲养量的增加,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散养户补栏的需求。三是相关部门务必做好疫情管控,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畜牧生产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