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26日在洛吉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洛吉乡人民政府乡长 杨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吉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乡上下攻坚克难、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强的复杂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乡党委的有力指挥下,全乡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科学谋划、凝心聚力、奋勇向前、苦干实干,既守住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线,又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26.68万元,全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1.7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22.12元,较2019年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州市下达的任务之内。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巩固脱贫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实任务清零,脱贫成效得到不断巩固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力攻坚清零交账。紧扣“挂牌作战”、“决战决胜百日总攻坚”、“百日提升”、“百日巩固”等行动,顺利完成脱贫普查、省级评估等验收检查,实现任务清零,消除绝对贫困。一是抓实“两不愁三保障”任务清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对全乡239户已脱贫户每月进行收入监测,对未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制定一户一策,开展查缺补漏、落实政策、收入监测,确保项目政策落实到位,收入达标,通过动态管理1户3人实现脱贫;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相关政策并全面清零达标。二是抓紧项目进度任务清零。2020年,共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167.3万元,实施了21个基地建设项目和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全部按时按质完成,资金拨付达100%。其中,投入1611.3万元开展了田间沟渠、灌溉蓄水池、田间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的短板进一步补齐;投资556万元扶持基地建设,种植中药材、经济林果等达7600余亩,养殖土猪、肉牛、土鸡、山羊等达12430头(羽),特色种养殖业得到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夯实。三是抓好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清零。对上级7个批次的反馈问题,我们对标对表主动认领了89个问题,制定了132条整改措施,并按整改时限整改到位,完善了普查、评估的材料支撑。四是抓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对劳动力人口统计、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实施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现场招聘等措施,抓实就业增收工作,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612人,其中集中受训663人,就地公岗就业355人,生态护林员227人,乡村保洁员128人。五是小额信贷、“贷免扶补”助力增收。持续落实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小额信贷和巾帼妇女“贷免扶补”支持政策,落实小额信贷41户243万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5户75万元,发展生产助力增收。
(二)抓实措施落实,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节鞭炮声正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从武汉向全国蔓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外防输入、内防意外”的工作要求,全乡闻令而动、遵令而行,第一时间成立防疫机构、第一时间宣传动员、第一时间落实防疫措施,党员、干部、各界代表、志愿者、医务工作者迅速出战,团结一心筑牢防疫墙。一是强化宣传动员,打好战疫联防联控“组织仗”,全乡党员群众自发设立卡点23个,417名党员,1147名志愿者积极参与防疫工作;二是强化精准指导,打好战疫外防输入“查控仗”,在全乡范围内全覆盖、无死角摸排返乡来乡人员9635人次,做实了“外防输入”工作;三是强化内部防控,打好战疫常态防控“安全仗”,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单位、家庭(个人)四方责任,切实落实“健康申报”“扫码登记”以及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常消毒、净餐馆、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常态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工作稳定有序,常态化开展。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与全州全市共同实现了全年零疑似、零确诊、零输入的目标,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抓实基础补短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提升
我们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狠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农村饮水安全进一步巩固。投资297.92万元,完成中村、松坪子、木圣土、联办等村民小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325.85万元完成洛吉村饮水水质提升工程,安装净水器653台;投资230.58万元实施了37个村民小组水源点保护项目。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投资534.62万元实施了尼汝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1611.3万元,完成农特产品交易中心、三面光沟渠、蓄水池、机耕路、田间围栏等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道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950万元,完成洛吉村拉巴、坪子、中村等8个村民小组组内道路硬化项目;投资50万元实施了麦旺坪、孔家坪、浪坡里片区通组道路维护修缮工程;投资408.58万元,完成桥梁2座及县乡道路维修工程项目。四是人居环境条件进一步提升。投资450万元,实施农房抗震加固项目,受益农户450户;投资39万元,实施户厕改造项目,受益农户390户;投资228万元,新建村、组公厕19座;投资180万元,新建集镇垃圾处理厂。电网、通讯等便民惠农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标,着力落实惠民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各族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是社会保障全面落实。抓好抓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83.05万元,城镇低保1.58万元,受益农户达132户260人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持续巩固,全乡4375人参加医疗保险,其中代缴947人17.046万元;居民养老政策持续保障,符合参保适龄人口3174人,实际参保2543人,其中代缴参保596人11.92万元,到龄享受631人,办理死亡注销25人合计发放丧葬抚恤金4.458万元;认真执行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政策,按照残疾人类别发放残疾人证334本,享受“两项补贴”166人76.032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34人34.48万元;落实孤儿生活补助3人4.29万元,高龄补贴98人7.236万元,临时救助34人31.36万元。二是医疗卫生全面提升。全年卫生门诊医疗诊疗13459人次,儿童接种疫苗748人次;全乡65岁老年人共有457人,建档管理401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373人,建档373人,建档率100%,辨识率为100%;脱贫人口纳入慢性病管理336人,其中高血压280人,糖尿病25人,严重精神障碍29人、肺结核2人。三是十四年免费教育持续巩固。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坚决做到了适龄学生“零辍学”,资助大中专学生57人28.5万元。四是国防动员工作圆满完成。扎实开展兵役登记、民兵整组、民兵训练、应征入伍、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完成了基干民兵94人和普通民兵144人的民兵整组任务,完成基干民兵训练三批23人次,输送优质兵源2人,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43.06万元。五是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积极开展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协助组织了洛吉村第七届农运会,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申报藏彝婚俗礼仪类、手工艺类等传承人7人。六是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全年共调处矛盾纠纷17件,调处率、成功率100%;进一步加强依法治乡工作,狠抓法治宣传教育,不定期在乡、村、组和企业开展扫黑除恶、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形成学法知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氛围,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强化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措施,加强道路交通、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全乡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抓实生态治理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持续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牢牢扛住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一是加快生态建设。造林、护林、防火三推进,完成“百万造林”工程,种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森林抚育5000亩;护林防火常抓不懈,集中社会各方面力量,全民发动、全民参与,做到警钟长鸣,有效管护森林139.96万亩;积极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续聘生态护林员227人,兑现各类资金328.818万元。二是加大生态保护。投资580万元,建设林区监控设备16套、森林消防蓄水池8个;启动长江十年“禁渔”,严格落实监督和管理责任;落实河长制工作,乡、村两级“河长”全覆盖,两级河长全年巡河216次,集中大规模清河行动3次,参与人数达950余人次,清理河道5公里,清运河道垃圾2.5吨;清理面山、整治砂石厂复植复绿等,复植复绿132亩;投资526万元,完成老屋基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是加大污染防治。重点对矿山、水电企业、施工工地、砂石厂等重点领域进行跟踪检查6次,防止重大环境和水体污染事件发生;走访排查乡域内各生猪、肉牛、土鸡养殖场所23户次,未发现粪水、污物乱堆乱排现象;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开展林区道路沿线“车窗垃圾”、建筑废弃物治理行动3次,群众参与1050人次,捡拾清运各种污染废弃物6.3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森林防火和林业法规,严厉打击盗伐、偷运林木行为,坚决制止乱挖乱采、乱搭乱建等侵占集体土地、国有林地、耕地的行为。
(六)抓实环境卫生整治,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以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完善村组卫生评比机制,制定“文明超市”积分管理方案,兑现积分奖励资金10万元;全力推进路域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清理非标准路牌、广告牌760余块、农村垃圾捡拾、清运15次37余吨,整改“7个专项行动”曝光20期57个问题。
与此同时,统计、档案、消防、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共青团、工会、残疾人等工作健康发展,顺利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对人大代表建议案的办理。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持之以恒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健全完善单位内控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及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干部包村包组机制,搭建群众与政府间的“桥梁”,积极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
各位代表,随着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优发展、增福祉,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解决了很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乡历史上投入最多、发展变化最快、社会最和谐稳定、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最强的五年!
这五年,是乡域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726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381.4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748元提高到2020年的10321.1元,年均增长10%;农业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519.3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5726.92万元,增长2207.6万元。
这五年,是群众幸福指数最高、脱贫攻坚硕果累累的五年。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九大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 4535.7 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745万元,实现村集体有收益,农户有产业。农村C、D级危房全面改造清零,饮水安全、安全住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指标全面达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乡建档立卡户240户1003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1.34%下降到目前的“0”,我乡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8115.3万元。其中,投入8155.5万元,开展通组道路硬化、危险路段防护栏及桥梁等项目建设,村组道路通达率硬化率不断提高;累计投入1252.7万元开展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安装水质净化器653台,做到饮水安全100%全覆盖;累计投入2896.6万元开展了田间沟渠、蓄水池、管网、围栏等项目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投入325.3万元建设完成洛吉乡农贸市场;累计投入2325.7万元,实施了集镇垃圾处理厂、村组公厕、户厕、太阳能路灯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投资1159.5万元,完成村民小组活动室全覆盖建设;普达措景区管理局累计投入1.2亿元,开展了普达措二期工程建设,尼汝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这五年,是民生保障落实最好,群众享受政策实惠金钵满盆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手中。五年来,全乡群众累计享受各类补助资金达7216.1151万元。其中,累计投入1513万元对农村住房进行加固改造,受益农户达1377户次;累计资助247名州外就读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金99.5万元;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1526.88万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代缴政策,累计代缴2928人次,代缴金额58.56万元;累计21898人次参加了大病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严格落实符合条件人民政府代缴政策,累计有37人次享受大病救助,救助金额18.3万元;共计1063人次享受医疗救助,救助金额175.27万元;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6.03万元;发放各类计生补助资金37.6万元;累计发放各类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22.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80万元和普达措、普朗反哺资金1052万元;累计发放生态护林员及保洁员补助资金884.7万元;累计发放247户905.35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资金15.03万元;累计发放优抚奖补资金156.3451万元。
这五年,是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建设成绩斐然的五年。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立乡之本,五年来,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造林44.6万株,累计退耕还林1500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查及河道清理,实现了河道清绿通畅;实施清洁能源,全覆盖发放、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及节能炉灶,减少群众对薪柴炭材的需求,有效减轻森林生态的压力;将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加大打击滥捕乱猎、滥砍乱伐、私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五年,是治理成效最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切实加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学法守法意识,积极支持各村举办民族文化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交流平台,五年来,全乡未发生严重的刑事案件、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等事件,全乡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团结和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凝聚汗水。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广大乡村干部放下儿女私情,舍小家顾大家、走村串户、跋山涉水的艰辛!无不体现着广大党员干部、人民代表冲在一线,带头奉献的先锋模范精神!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得益于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州、市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对口帮扶单位的倾情相助,也得益于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进、砥砺拼搏。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驻乡各企业、各人民团体、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发展之路从无坦途,追赶超越永无止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乡情: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全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重点产业规模不大,支撑能力较弱,短期产业难见效、长期产业难培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广大群众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思发展、谋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创业致富技能;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和挑战,主动担当作为,正视差距和不足,全力以赴做好政府工作,不辜负全乡人民的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建议
未来的五年,是实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五年,我们将面临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将面临建设香西高速公路、加强滇西旅游大环线建设等一些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于我乡来说是大有可期、大有可为的5年,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紧紧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使全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质的提升。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二届九次全会和中国共产党洛吉乡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发展是首要、稳定是基础、民生是根本、生态是优势”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力维护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十四五”期间为洛吉谋划出一个新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生态建设保护持续加强,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新突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是生活富裕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目标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充分对各村现有的种养殖产业进行分析,逐步实行优化升级,使产业更结合我乡实际、更具规模、更具竞争力。在“十四五”期间,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结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自然景观优势、多民族文化共融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乡村旅游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有新突破。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推动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农村污水、垃圾分类集中处置、村内道路、文体活动设施等基础设施及村庄、庭院美化亮化建设,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在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从“上得起学”到接受高质量“上好学”的转变。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宣传,树立健康意识,引导群众自愿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要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患者从“看得起病”到就近就能“看好病”的转变。加大对民生工程、民生项目的落实力度,更加关注低收入人群、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打好基层治理攻坚战,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有新突破。高水平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依法治藏方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落实“八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乡”“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活动,持续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风险处置化解责任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法治、平安、和谐新洛吉。
(五)打好强基础补短板攻坚战,在夯实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主动对接汇报,积极争取把我乡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到州市项目库,加大对交通、农田基础、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香西高速公路的实施,我乡将从发展末端走到发展的前沿,将对我乡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建设迪庆州东大门、香格里拉东大门、加快推进我乡乡村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积极配合,加快项目的推进落实。
三、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和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对于实现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全乡上下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及使命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凝聚力量,踏实、踏牢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奋力谱写新时代洛吉新篇章。
(一)着力乡村建设,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鲜明导向,以项目投入着力促乡村建设。完成任务目标固定资产投资2385万元。其中,洛吉乡集镇及周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000万元、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5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1万元、国有林场林区监控系统140万元、上海对口支援64万元、进村道路及安防1000万元。目标以外完成石漠化治理500万元、不稳定斜坡治理182万元、继续完善尼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改造建设尼汝村迟都龙、童货两座桥梁,实施腊玛尼至丁章桥梁,实施丁章、对窝洛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二)着力补齐短板,推进产业发展。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支撑。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的总体思路,持续实施好产业规划。拟计划投资827.92万元,继续依托企业、合作社打造经济林果、中药材、农特产品、特色种养殖业等基地19个、扶贫车间1个;二是拟计划投资1849.905万元,重点突出灌溉水利、机耕路、产业围栏及村级公益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三是积极探索发展好乡村旅游业及服务业。紧紧依托区位优势、自然景观优势、多民族文化优势,打造好“好耍不过洛吉河”“世界生态第一村”“云层上的彝乡”等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徒步旅游及相关服务业。
(三)着力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西南、长江中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职责,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一是实施第二轮“百万造林”工程,种植各类苗木10万株,实施好新一轮森林抚育和石漠化防治工程。二是加强综合执法打击力度,依法查处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持续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调动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三是举全乡之力,严防森林草原火灾,确保我乡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生物多样性等存量不断增长。四是抓好生态防治,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抓好水源地保护,认真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实施好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项目。
(四)着力环境卫生,推进乡村建设。坚持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展示风貌的导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号召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整治人居环境卫生,在村庄道路、沟渠河道、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经常性清除裸露垃圾,常态化清洁治理。规范化处置生活废弃物、裸露垃圾、黑臭污水、建材农肥乱堆乱放等,保持道路宽敞整洁,河道清绿通畅,村庄环境优美。投资300万元用于移动垃圾箱的投放以及垃圾池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好“环境卫生流动红旗”和“众参与积分超市”评比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乡、村、组、户”四级网格管理制度,坚持责任到村、到组、到户、到人,有效改善村庄环境,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着力社会事业,推进民生改善。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各项事业。一是做实就业创业。全力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脱贫人口就地就业和“贷免扶补”创业工作,力争劳动力培训超过400人,转移就业达60%以上。二是做实教育提升。认真落实“十四年”免费教育,深化控辍保学和思想教育工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做实医疗健康。紧盯疫情防控常态化,逐级逐批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持续落实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确保全民参保,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救助,提升乡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四是做实社会保障。全面实施全民参加养老保险计划,加大征缴力度。关注低收入人群,依法保障残疾人、退役军人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忠诚履职,建设团结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党委定方向、政府抓执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工作部署,自觉维护乡党委权威,始终与党委保持一个声音、一个态度、一个步调。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定期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不断增强乡村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担当有为,建设实干政府。紧紧抓住“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个关键,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闭环管理,加强跟踪问效、总结评估,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应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继续推进工作专班运行,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机制,保障工作落实落细落小。坚持在实干中培养干部,在实干中检验干部。
坚持高效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把服务群众作为首要职责,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干什么。突出发展导向、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和民生难题。
坚持从严执政,建设清廉政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规范村级权力运行,严查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乡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担当作为,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我乡实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